疫情下的市場進行式──自治會長篇

五月中旬,突如其來的疫情,瞬間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日常。在疫情升溫的第一時間,首當其衝的萬華,便成了許多新聞媒體斗大的標題中所說的「熱區」,但在這個艱困的時刻,反而激起了萬華人的凝聚力,許多自治會、店家、攤商紛紛暫停營業,改推行外送、外帶服務;在地的里長、地方組織和單為更是在短時間內彙整資源,自發性的發起許多聲援萬華的活動。

而緊鄰著市場的新富町文化市場,過去至今,始終持續地專注在探討「傳統市場」、「萬華」和「在地文化」等議題,希望透過展覽、活動、課程的編排,將這些看似日常的學問與經驗,再次帶入你我現今的生活之中。這次我們以電話訪問的形式,訪問了幾位東三水街市場再熟悉不過的老朋友們,希望藉由他們的視角,來看看疫情當前,他們如何看待傳統市場、以及對於萬華的所見所聞。

首先我們邀請了東三水街市場的自治會會長、也是國民雞鴨行的老闆──蕭銘宏(以下簡稱蕭會長),來與我們聊聊最近的市場生活。


 蕭會長所經營的國民雞鴨行(圖片為非疫情期間所拍攝)

會長今天有開店嗎?
蕭會長:有啊,我幾乎每天都有開店,從台北市升級為第三級警戒到現在,除了禮拜一休市,我每天都在市場,還是開到六點才離開。

▍一開始轉為三級警戒的時候,會長當下怎麼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?
蕭會長:就是隨時掌握任何情況和變化。剛開始升為第三級警戒的時候,很多攤商也會很著急,我就趕緊了解(台北市)市場處對公有市場和攤販集中場有怎樣的處理方式和辦法,市場接下來到底能不能營業?要做什麼措施?所以當天就和市場處那邊做了許多討論。

▍第三級警戒期間,市場有做些什麼應對措施嗎?
蕭會長:從疫情開始升溫時,市場中間有很多攤商沒有出來賣,尤其是非民生用品的店家,所以市場中、後半段大部分都是空的,再來是和平西路這邊有很多小巷子。因此在市場營業的時候,就有實施出入口管制,從昆明街到康定路之間,保留單一的進出口,其他巷口都會封起來。後來實施兩、三天之後,我們發現來做生意的攤商並不是很踴躍,所以就把管制點縮小範圍,你也知道那些巷弄裡有很多住家,我們實施管制,他們也會反映這樣封居民要怎麼出去,所以我們都會視當天狀況,看攤商來販賣的多寡,做實名制、手部酒精消毒相關的管制,當然也是照著市場處的規範來進行。

▍會長對於現在營業的店家有什麼觀察?
蕭會長:現在來這邊營業的攤數,從禮拜二到禮拜五,說真的幾乎都不超過十攤啦,手指頭算得出來!週末就稍微好一點點,不過接下來的週末也是要再觀察一下。如果越人越多攤商出來賣的話,就表示大家對現在的狀況是有信心的,萬華也才會恢復的比較快,畢竟我們這些做生意的人總是要吃飯、總是要過日子啊,所以我覺得就再觀察看看啦。

▍疫情期間,會長和其他攤商店家平常們都在討論什麼?
蕭會長:大部分都在聊萬華被貼標籤這件事,因為疫情剛開始的時候,有許多人會指責萬華,講到什麼好像全都是萬華的問題,我們萬華人難免也會覺得有些不滿啊,因為我們一直都有努力去做防疫、去配合現在的狀況,我們大部分還是在聊這個啦!


東三水街市場(圖片為非疫情期間所拍攝,攝影:柯景瀚)

▍除了工作以外的時間,會長休息時間會做些什麼呢?
蕭會長:我每天回到家都會先泡一杯茶、然後看電視,因為手機螢幕太小,看久了對眼睛很傷害,所以我回家都盡量不看手機,改看電視,而且電視上有些影集還不錯啊,我轉到喜歡的節目就會看一下。

▍這樣聽起來,會長的生活作息好像都滿穩定的?
蕭會長:我們都很正常啊,其實從小到大的生活作息都差不多,總不可能因為一個疫情而改變原本的生活作息,那樣也調適不過來。所以不管有沒有生意,我還是都固定工作,就按照原本的生活狀態進行。

▍如果疫情比較不緊張的時候,會長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?
蕭會長:大吃一頓!因為我原本每個禮拜一休市,都會帶著我父母去泡溫泉,泡澡完再去吃個大餐,如果要說解封後最想做的第一件事,我還是會做一樣的事情。當然我們不敢說自己的生活品質有多好,不過我覺得生活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。

▍現在用一句話形容市場,會長會怎麼說?
蕭會長:要講慘的話可能會太庸俗,大概就是「不知所措」。市場接下來會有什麼走向,其實也都是未知數,所以我會這樣形容。

▍如果會長可以對萬華說一句話,現在會想說什麼?
蕭會長:我覺得現在「萬華加油」可能太多人講了,所以我會說:「萬華人真的是一群很善良、也很有韌性的人,面對疫情我們真的要自救,才有可能會慢慢變好。」。

延伸閱讀

新富町文化市場 ╳ Openbook閱讀誌
用6個月解鎖300年,化為供你一日兜遊的《萬華世界》特集

文|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
特別感謝東三水街市場自治會 蕭銘宏會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