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城市學】聽文化講古:全系列三講課程(全系列課程報名頁)
課程介紹
城市是人類文明的聚寶盆,也是發展脈絡下的真實存在。城市發展與文化保存,一直都存在相互拉扯的權衡?文化的價值由誰來決定?範疇又包含了什麼?一起關心與聆聽,看見城市日常之中,那些俯拾即是的寶藏。
文化資產從保存、修復到活化的過程中涉及的思考包羅萬象,文化的根本、空間存在的意義、經營的專業技術、活化的未來性,一同邀請你來探究文化資產的內涵與無限可能!
第一講│文化,為何而留 1月14日(日),14:30-16:30 你一定聽過古蹟、歷史建築,但你是否了解「文化資產」所定義的類型,涵蓋了哪些有形與無形的範疇? 文化資產的保存運動身後,為何而留?為誰而留?從文化資產的起源切入,了解台灣面對文化資產的處理方式與政策。 |
第二講│探索臺北城事 1月21日(日),14:30-16:30 你知道全臺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文化資產都位於臺北市嗎?什麼原因讓臺北聚集這麼多老明星? 從臺北的文化資產著眼,探究臺北的發展起源,已漸凋零的老城區內,所蘊藏的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,它們的下一步應該如何走? |
第三講│與文化重修舊好 1月28日(日),14:30-16:30 文化資產空間在史料爬梳、確定價值過後,下一步應該如何? 空間需要完成修復才能再利用?以再利用為目標的修復導向,才能為舊空間創造出面對未來的新機能。一起來聽聽,如何因應不同的營運策略給予空間創生可能! |
講師介紹
凌宗魁
國立臺灣博物館 規劃師
畢業於中原大學建築系、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,曾任職於財團法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、中原大學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等,現為國立臺灣博物館規畫師。著有《專業通才理想的實踐: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訪談錄(一)》、《圖解臺灣近代經典公共建築》、《Brick Taiwan:積木臺灣經典建築,用樂高積木打造43個古蹟與地標》、《紙上明治村: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》。
課程資訊
地點
巷仔內教室
活動流程
14:20-14:30 報到
14:30-16:30 課程進行
課程報名前,請先詳閱 展演課程 報名收/退費辦法
課程費用
◢全系列報名◣
同時報名全系列三講課程,優惠價每位750元
(原價1,050元,僅限由本頁面報名全系列課程者,優惠名額有限,額滿為止;分次報名單講者,恕不享有此折扣)
延伸閱讀
吳光庭(2015)。《意外的現代性:臺灣現代建築論述文集》。臺灣:田園城市。
傅朝卿(2017)。《台灣的建築式樣脈絡(2版)》。臺灣:五南。
李乾朗(2014)。《百年古蹟滄桑:臺灣建築保存紀事》。臺灣:典藏藝術家庭。
黃士娟(2012)。《建築技術官僚與殖民地經營1895-1922》。臺灣:遠流。
張樞、王俊雄 主編(2017)。《臺北.原來如此》。臺灣:田園城市。
林秀澧、高名孝(2015)。《計劃城事:戰後臺北都市發展歷程》。臺灣:田園城市。
林會承(2011)。《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史綱》。臺灣:遠流。
洪致文(2016)。《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: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》。臺灣:前衛。
凌宗魁(2015)。《圖解台灣近代經典公共建築:模擬現場全方位深度導覽圖解書,看見台灣近代經典建築美學》。臺灣:晨星。
凌宗魁(2016)。《紙上明治村: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》。臺灣:遠足文化。
相關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