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場活化

都市果核計畫歷程


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至2010年起開始推動「都市果核計畫Project UrbanCore」,利用富群聚性、啟發性、輻奏性的閒置空間,鼓勵藝術、設計、建築及相關創意工作者進駐或合作,長期以藝文耕耘打造利於創作能量匯集與交流的平台。2010年由母體企業忠泰建設提供街區內房舍啟動「城中藝術街區」;2011年轉向爭取公部門台灣省菸酒公賣局中山配銷所,改造為「中山創意基地URS21」,從單純的閒置空間再利用,進階延伸為地區找尋轉型願景。2014年6月「中山創意基地URS21」營運期滿結束,都市果核計畫取得市定古蹟新富市場九年經營權,以新舊並存之空間活化形式,開啟第三個據點,期許成為艋舺古城的新觸媒。

新富町文化市場經營定位


新富市場本體以其由日治時期保留至今的建築被指定為市定古蹟。但她原本市場作為買賣、社交與生活的場域意義,因為空間定位的丕變而面臨轉換。2017年新富町文化市場全新開放,希望透過適當的文化資產活化模式與運作機制再設計,階段性、漸進式地回應在地社會需求,並延續場所精神,為老市場建築尋找更具積極且足以持續發展的公共意涵,因此,基本經營思維可歸納為三大方向:

 將市場建築轉換為飲食教育的場域

 使古蹟作為在地社會議題討論的基地

讓場館成為連結在地與外部社群的溝通平台

在空間使用規劃上,內設置餐桌學堂、巷仔內教室、展演空間、市場史脈絡常設展、創意協作空間、進駐辦公室、複合式餐飲空間等,引進都市、建築、藝術、設計、文化等多元創新能量,讓新舊使用者、不同時代的使用模式共存其中,藉由正向互動轉換為具有公共意涵的文化場域。

建築設計概念


新富町文化市場空間再利用由旅德建築師林友寒設計,工程營造則由清水建築工坊打造。為因應建築機能與使用型態的轉變,使原有大尺度空間結構與新使用方式產生對話,建築師在空間中植入兩道半透明厚牆,牆體厚度與原有市場攤台的深度相當,堆疊攤台的架構帶出了原本市場空間獨特的原型,兩道厚牆的線性也凸顯了原本馬蹄形的空間輪廓,並藉此創造了展覽活動、辦公使用與參觀空間的明確區隔,而厚牆更進一步延伸出兩個夾層空間,擴增可使用的樓板面積,並保留原有高窗可調節上下夾層空氣流通的功能。


利用輕木構造搭建出來的牆因為結構完整及本身重量極輕,完全不需要碰觸到原有古蹟的結構體即可成立,半透明的厚牆本身同時也具有收納、動線、照明以及展示的功能,延伸規劃出數個適合獨立作業的共同工作空間。由於空間所需的管線全部收納在半透明的厚牆裡,使得來此遊憩的旅客可以在最少干擾的情況底下,仔細品味原有古蹟的構造,又能享有開放、通透與動線流暢的空間經驗。





而在本館南側的空地,則是以清水混凝土表現手法,新增一棟可以容納更多公共服務設施的半月形新樓(B棟),一樓整合了原本相對位置的公廁機能,並新增無障礙廁所、哺乳室,以符合觀光與新進使用者更多元的需求;二樓則規劃為辦公室空間,期許這座新落成的清水模建築與原本的古蹟共存,未來成為台北西區的新文化據點。

延伸閱讀  〈歷史的暫時性〉/新富町文化市場再利用工程建築師 林友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