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興奮又緊張
授課當天我們從臺南搭著高鐵風塵僕僕地趕到臺北,拉著行李教具箱出了捷運站轉個彎,就來到這個讓人驚艷的文化市場。進到教室後,匆匆忙忙地趕緊將我們精心準備的材料、仿製品、3D列印輸出品一一擺放在桌上,這時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此,殷殷企盼的眼神,更讓我們好奇接下來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。埋首在博物館中,難得走到坊間,一接到邀請是既興奮又緊張,就開始醞釀如何將自身的專業工作,化為民眾能接受的語彙,期許在4小時的課程中,人人都有收穫。
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(以下簡稱臺史博)工作的十幾年中,自籌備處時期就接觸到許多文物,從它們入藏到管理的典藏工作,讓我們深深覺得,在這樣的環境下,善加保存文物是我們的使命。本館主要蒐藏方向:只要跟臺灣歷史相關都很容易成為入藏範疇,因此類型包羅萬象,尤以「常民」生活文物最為相關,生活中眼見所及的文物幾乎都可,小則一張老照片,大到一艘龍船,無論在世俗人眼裡是否珍貴,我們始終保持一致的態度,不會因文物大小、整理難易度而有所不同,因此透過這樣的經驗累積,得出一套文物整理的好方法。
眾家珍寶齊聚一堂
我們出外進行文物評估時,常在訪談捐贈者的過程中,聽到許多文物的故事,一個家族、產業發展、祖父母的愛情、跟政治相關悲哀又催淚的故事,甚至有些精彩到能夠拍成一部電影,因此一件文物所代表的可能不只是它的形體,而是本身所賦予的溫度,見證了那個年代時空背景下的美麗情懷。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手邊的一些文物、文件資料、老照片等,是不是能夠激起大家對於家族文物好好保存的動力呢?
每件文物大約要記錄的內容如下:編碼、題名、數量、年代、來源、產地原始或製造地、創作者或製造者、材質、購買或市場價格、描述、圖片及位置等12種資料,透過登錄建檔,家裡有哪些文物都可一目瞭然,無論未來要展出或出借,才不會無跡可循。不僅方便管理與查找,尤其若有同好者想了解或交換所蒐藏的文物,可以很完整地提供相關資訊,甚至紀錄文物的詳細脈絡,更能清楚地說明文物背後的故事,如此一來無須單靠自身片段的記憶,只要紙本或電子清單便能輕鬆管理。
工作坊當天講授基本觀念後,接著進行實作教學,民眾帶著家中的珍寶,從家族相簿、明信片、祝福卡片、證書、磅秤、書信,隨身小錢包皆有。當躍躍欲試的民眾取出文物準備著手實作,現場彷彿眾家珍寶齊聚一堂。尤其來自市場店鋪老闆分享其祖父留下來的寶物—擔任日本皇軍時日本政府綬贈布製千人針腰帶,瞬間吸引眾人目光,讓大家驚呼連連。
「6步驟護一生」
博物館的文物於入庫上架前需要經過一連串的專業程序與儀器輔助,而一般居家文物只要掌握基本觀念,利用家裡隨手可得的材料,就可以做好文物整理及維護,也能做足資料紀錄。
為了讓民眾對於文物整理能快速上手,我們利用口訣「6步驟護一生」幫助民眾掌握基本的文物保存整理法:
- 撢撢灰塵
- 作作標記
- 量量大小
- 秤秤重量
- 拍拍大頭照
- 儲存好圖檔
意即簡易除塵、文物編碼、身高體重檢查、背景乾淨的大頭照、最後要有好的存放空間。並提醒民眾各材質文物除塵時該注意事項,以及不可直接使用於文物上的材料,例如修正液、指甲油、膠帶、自黏標籤、大頭針、迴紋針及訂書針等等。
民眾的期待 V.S 館員的挑戰
身為博物館館員,我們該如何擺脫傳統框架,在不違背修護倫理基礎下,教導民眾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,且利用家中周邊的材料及資源來做簡易的維護,是我們目前一直努力的課題。
走出博物館,才知原來民眾如此渴求這些文物保存維護的知識與操作,「老師,這膠帶要怎麼移除?」、「我的錢包破了,可以自己修補嗎?」、「我這樣把明信片及書信用這樣的塑膠資料袋保護著,方法是對的嗎?」此起彼落的問題彼此激盪回饋著,讓我們更深刻地體認「授人以魚,不如授人以漁」。身為博物館員不該只是被動地接收無法保存而捐贈給博物館的文物,應該利用機會教導民眾,從生活中落實文物保存的觀念。
本館每年約有3-5,000件的入藏量,而典藏空間勢必會漸漸不足,很難將全臺灣珍貴的歷史文物都蒐羅進館,常因空間考量陷入天人交戰的情況。透過此次工作坊將豐富的博物館典藏經驗、知識普及於大眾,讓文物保存變成全民響應的運動,在家即可將具歷史價值又有豐富故事的文物妥善地保存,避免因錯誤的觀念導致文物不可逆的損傷,而造成無法挽救的憾事!
博物館知識公共化
「只要有心,人人都可做典藏」,大家都有能力將居家文物維護好,我們期待文物保存觀念能普及大眾,博物館知識公共化的理念得以傳達回饋給社會。目前國家政策正推行「國家文化記憶庫」,博物館目前最重要的議題著重在有形及無形蒐藏的保存概念,「現地保存」是未來要推廣的重要工作,亦即將家中佛廳的頂下桌、神主牌、老一輩的腳踏車等,直接留在家保存。我們希望將博物館的知識傳達給各地文物館外,也能推展至民間,讓全民都有意識一起做保存,未來甚至將大家整理建檔的資料,透過數位化、影像與文字的紀錄,由國家運用資訊系統來進行管理,達到「全民共筆」的概念,如此方能將臺灣歷史記憶慢慢地累積,建構出屬於臺灣的文化價值。
歷史需要大家一起創造,保存同樣需大家參與,讓我們齊來達成這個理想!
(作者為新富町文化市場學校「我家也有博物館」居家文物保存教育體驗營─打開家族記憶史:居家文物研究整理篇 之授課講師)
文/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典藏組 黃瀞慧、杜偉誌
圖/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